大黄镇:“小葡萄”架起“致富桥”

艳阳高照,暖意浓浓。眼下,大黄镇鸭王村刘飞家庭农场葡萄种植园内,一排排葡萄架绿意盎然,一串串小葡萄硕果累累,饱满诱人、垂涎欲滴的“阳光玫瑰”点缀其间,惹得大批采摘客前来“打卡”,或亲子体验、或田野休闲、或品尝甘甜……好一派热闹欢快的致富乐园。

 

“种葡萄有个七八年了,一开始是露天葡萄,卖不上好价钱。现在发展科技种植,上了葡萄大棚,培育了新品种,价格翻了三倍!”这边,手持小剪刀修整葡萄枝的农场负责人刘飞介绍说。

 

早年间,在上海务工的刘飞,怀着浓厚的乡土情结,返回家乡,发展葡萄种植。最初种植了2亩露天葡萄,由于口感一般、产量偏低,加上成熟季节大量同类葡萄集中上市,价格低到每斤3块钱都少有人问津。眼看着满腔热忱种下的葡萄成为“地摊货”,被泼了冷水的刘飞忧心忡忡。正在他准备放弃的时候,镇里的科技特派员李超叩开了他的家门。

 

“思路就是出路,葡萄露天种植看来是不行了。我趁着到山东学习果蔬种植技术的机会,拉上刘飞。那时候,看到人家的大棚葡萄长势好。二十块钱一斤呢,刘飞满眼放光,一下子坚定了科技种植的信心!”回忆起当年的经历,李超仍然历历在目。

 

随后,李超和刘飞共同开展了田间调查,选取广受欢迎的“阳光玫瑰”葡萄品种,推广大棚种植。从定枝、抹芽、授粉、摘心、绑蔓、疏花、保果、副梢、套袋等流程下手,将“阳光玫瑰”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技术逐一攻破。尝到甜头的刘飞不满足于手头的规模,一股劲流转土地50亩。上了65个种植大棚,还带着36名老乡学技术、抓生产、忙业务。

 

“俺两口子进园4年了,一起的都是乡里乡亲。大家都懂技术,俺这选取土壤、整理苗床、按时插杆、后期养护都熟,浇水、防虫、套袋都可以做到没有差错。一天给俺80块钱,不耽误照顾小孩!”正在给葡萄套袋的农户刘长乐边干边说,“火车不是推的,要问咱家种植技术怎么样,尝上一口不能忘!”

 

当前,“阳光玫瑰”葡萄销的俏,刘飞还做起了产品包装,摸索起网络电商,让自家葡萄实现从“地摊货”到“硬通货”,逐渐迈向“抢手货”“牌子货”的飞跃。致富不忘乡邻的刘飞,持续带动周边农户务工就业,从流转土地、进园务工等方面帮助大家户均年增收1.2万余元,实现了产业兴、百姓富的双赢。

 

“现在,别说3块钱,批发价12元每斤都供不应求。—亩园,十亩田也不能换。咱这亩产达到3千多斤,要问一亩赚多少,跑去成本2万五千块跑不了。”兴奋不已的刘飞打起了算盘,“自己富了不算富,一起共奔致富路。咱现在年收入也是上百万,要带着老少爷们一起干!”

 

据悉,按照“培养一个特色,壮大一项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思路”,大黄镇鸭王村持续培育瓜果特色品牌。建设葡萄大棚300余亩,创造利润超过700余万元。同时,大力发展休闲观光、生态采摘、入园体验、品牌推广等上行模式,持续提升带富能力和产品价值,拓展乡村振兴新路径。

 

“小葡萄串联起一项大产业,迎着阳光茁壮成长。我们村今年又扩大规模,引进了夏黑、青甜、加州玫瑰等新品种,乡村振兴的致富桥越拓越宽广。”该村党总支书记王运伟饱含激情的说。(姚易承)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给TA赞助
共{{data.count}}人
人已赞助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