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镇:“大棚菜园”暖意浓 群众巧念“致富经”

立冬时节,乍暖还寒。眼下,记者走进大黄镇肖楼村绿尔家庭农场,看到的却是一片如春景象。温暖的蔬菜大棚内,一排排绿油油的蔬菜长势正旺、三五成群的农户们采摘繁忙、多辆三轮车将码齐的蔬菜运往临近的农贸市场……大棚菜园不仅丰盛了市民的“菜盘子”,也鼓起了农户们的“钱袋子”。

 

“可别小看俺这60亩大棚,样子全着类。地里有辣椒、蒜苗、白菜、萝卜、油麦菜、面条菜、菠菜、黄心菜等,城里人需要啥,俺就种啥!”守着自家的种植大棚,农场负责人王志宏有自己的一套“致富经”。

 

现年61岁的王志宏是村民眼中的种菜“老把式”,有40多年的种菜经验。近些年,赶上乡村振兴的好政策,为了提升蔬菜利润,他流转土地60亩,建起了钢构大棚,开启反季节蔬菜种植之路。当前正值蔬菜成熟季节,他邀请12名农户帮忙打理。只见,大家忙不迭的分拣、装箱、拉货,一车车新鲜浓郁的蔬菜,就这样进入了城市餐桌。

 

“这天要搁以前,活不多,俺们都窝家里头过冬。赶上老王农场里活多,就来帮忙。大家一起把菜弄好,有专门运送的师傅拉走卖钱!”天气微冷,可正在大棚里干活的农户65岁老汉肖田军已是满头大汗,“这里还暖和,一天还能挣五六十块,一个月一两千类,养家糊口挺好。就说在这干活吧,两头顾得上,不耽误照顾俺孙儿,手头有钱花,小孩笑哈哈!”

 

原来,和肖田军一起在大棚工作的12名农户年龄都在50-70岁之间,他们外出务工不便,成为家中留守人员。农场的就业,带给每家每户年均6000元的收益,让自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俺种那么多年了,经验不用自己吹,地里收成说了算。农场刨去建造大棚、流转土地,还有雇人、化肥、种子类成本,一亩地一般人只能收6千斤,俺能收8千。一斤菜的利润在1块2毛钱左右。去掉2千块钱成本,俺一亩能挣7千多,60亩地一年下来40多万类!”谈及收益,王志宏兴奋不已,“人家种菜有的愁销路,俺不愁。俺就是市区的菜园子,离市里阜康农贸市场就10分钟车程,销类快!”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其实,种菜“老把式”王志宏的经历,只是大黄镇实施乡村产业振兴的一个缩影。据了解,大黄镇紧紧抓住毗邻城区的区位优势,按照“一村一品、一业一特”的思路,大力发展瓜果、蔬菜、中药材种植。全镇46家特色农作物种植农场,成了市区的“菜篮子”“果盘子”“药罐子”,推动全镇域村集体经济突破500万元,带领6000余户农户念上了“致富经”。(姚易承)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给TA赞助
共{{data.count}}人
人已赞助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