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镇:“陶竹公”带领群众挑起文旅“金扁担”

眼下,在位于大黄镇筛子李村金寨自然村的竞界青竹营地内,养城集团旗下的陶器生产车间的工人正在紫锣密鼓地烧制这客户下单的彩陶,一条龙的生产工艺紧锣密鼓,点燃了冬日里金灿灿的致富“暖阳”,为乡村振兴持续注入旺盛活力。

 

“在青竹营地内,我们的彩陶烧制锅炉拥有自己的专利技术,已经搭上了商务互联网的快车,从营地发送到全国各地。因此,这是界首彩陶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大黄竹编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完美‘联姻’,产生了效益倍增的‘化学反应’!”该公司负责人卢高辉激情满怀的说。

 

原来,大黄镇筛子李村全村120余户农户利用竹编产业实现创业就业,摘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黄竹编这一品牌,更是成功获评国家级地理标志产品。作为深入开发利用大黄竹编的龙头企业,卢高辉带领公司技术人员积极推动竹编和彩陶的深入融合,将文化美学、功能融合和文旅开发渗透到炉窑的技术研发中,并在彩陶上嵌入形态各异的竹编,开发出一系列精妙绝伦的竹艺彩陶制品,深受年轻群体的喜爱和追捧,原本在摆地摊时“少人问津”的竹编制品,摇身—变成了村民和企业增收致富“陶竹公”。

 

“古代有个大富商叫范蠡,别号陶朱公,咱们这如今请来了‘陶竹公’,收入翻翻向前冲。”谈及变化,该村党总支书记李上海打趣地说。

 

访群众、搞创意、引项目……一系列围绕“竹文化”“陶技艺”打造的竹编展览、工艺体验、竹海宿营等项目落地生根,也让传统非遗叶茂根深。

 

“我原来在上海务工,离家远,生活工作都不方便。现在好了,家门口的工厂为我提供了良好的就业岗位,我们的收入也令人满意,日子越过越红火!”家门口的企业给村民李洪远带来了满满的获得感。

 

一石激起千层浪,近年来,火红的窑炉点燃了村民的新希望,大家纷纷参与乡村振兴、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新途径、新模式,“文旅+特色产业”按下了筛子李村文旅融合发展的快进键。冬寒料峭、万物静谧,筛子李村竞界青竹营地的帐篷里却有着独特的热闹氛围,游客们围坐在一团,或对弈说笑、或体验农耕、或射箭欢愉,掩不住的轻松惬意,大家尽情冬日暖阳下的休闲野趣。在营地旁边,不少民宿成为吸引游客入住的田园福地。

 

“我们结合本地产业特色、地域特色,持续探索和创新品牌打造,民宿经济、休闲康养、体能训练等多种经营模式为我镇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让乡村走上了热气腾腾的振兴之路。”该镇文化站工作人员贾婷婷介绍到。(姚易承)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给TA赞助
共{{data.count}}人
人已赞助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