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首彩陶烧制技艺
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是界首非常重要的一张文化名片
而“田营十三窑”是孕育
界首彩陶的诞生地
它不仅是安徽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也是阜阳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由于年久失修
这些珍贵的文化遗址
经历了不可避免的毁损
为了再现其历史原貌
界首市相关单位对“田营十三窑”
进行了抢救性修复
近日,经过三个月的紧张施工
古窑址基本恢复了原貌
“文物古迹是历史文明的见证,承载着着一个地方的乡愁记忆。界首市文物管理所作为基层文物保护单位,多年来承担着家乡历史文物的挖掘、保护和展示利用,并有计划、有重点地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对安全隐患突出的文物保护单位实施修复工程,力争恢复其历史原貌。2021年4月,市文物管理所聘请有文物保护资质的专业机构对‘田营十三窑’计窑和卢窑古窑址实施抢救性维修设计方案编制,经报省文物局批准后,于2022年9月正式启动抢救性维修工程。经过中标古建公司三个月的紧张施工,设计及监理单位的全程跟踪监督、管理,古窑址基本恢复了曾经的原貌,确保了文物本体安全。”界首市文物管理所所长赵冰介绍。
据悉,目前该工程已全面竣工通过省专家组验收,并正式交付田营镇政府继续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恢复原貌的“田营十三窑”今后经过进一步的合理开发利用,将成为传承地方历史文脉、感悟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旅游研学基地和历史人文爱好者和青少年的网红“打卡地”。
“田营十三窑”位于界首颍河南岸古窑址,即指卢窑、魏窑、计窑等十三个窑口。每个村子的村民大都以冶陶为生,并且村子均以陶窑为名,后称为“十三窑”,主要生产三彩刻花陶、民风陶、建筑陶等。这门流传千年的古老制陶技艺,也一直保留和继承了祖传的传统三彩刻画陶工艺,在造型、制坯、配料、上釉、烧制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其历史可追溯到唐宋时期,盛行于明清,流传至今。田营“十三窑”见证了界首彩陶的前世今生,并在历史积淀传承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气质,具有浓郁乡土气息和强烈人文色彩。
2006年6月,“界首彩陶烧制技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7年6月,“田营十三窑”古窑址被阜阳市人民政府公布阜阳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3月,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安徽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界首市文物管理所所长赵冰表示,让历史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是文物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这次“田营十三窑”修复工程遵循了文物保护工程“修旧如旧、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进行的一次抢救性保护维修,为我市文物保护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进一步提升了界首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水平。今后将认真贯彻二十大报告精神,继续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避免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自然或人为因素损毁,让乡村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努力把我市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为乡村振兴、文旅融合发展注入新活力、新动能。(赵冰 聂洪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