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每当天蒙蒙亮,在大黄镇筛子李村平整开阔的麦田里,一架架无人机在操作机手的遥控下,按照设定好的飞行路线,不时呼啸而起,开始喷洒小麦急需的化肥和农药,仅仅一刻钟的功夫,便足以打完25亩农田。
“我们公司托管了3000亩耕地,使用无人机只要不到一个星期时间就能打一遍。”界首市丰云农业股份有限负责人徐鹏忙不迭介绍着,伴随科技强农的政策优势,眼下科技的发展和农机装备的更新,现在服务3000亩也是轻轻松松。
“大托管”如火如荼推进以来,公司拥有旋耕机、收割机、烘干机、无人机等各式农用机械30多台套。
农业要丰产,科技是关键。为此,大黄镇正紧张有序地科学指导春季田间管理,其中各种高科技、智能化农业机具纷纷投入使用,新技术、新模式、新方法大显身手,一幅幅智慧化、现代化、规模化的“春耕图”正徐徐铺展开来。
在大黄镇李大村沿省道南侧的一处麦田,小麦整齐茁壮,生机盎然。这是该村经济股份合作社流转的800多亩地,2023年春季与丰云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安装了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不用人到地头,通过手机就能打开设备,不仅省工省时,还节水节肥。”该村党总支书记李德现指着地里的庄稼说,“现在实现快节奏轮流作业,浇水、施肥喷洒均匀,需要多少还都能控制,一亩地增产个150斤不是问题。”
无独有偶,为推进优质小麦研发应用,李大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联合丰云农业有限公司对小麦种植管理格外上心,特别是这些年对数字农业技术的应用,让粮食生产植入智慧“芯片”。与此同时,大黄镇组成7个科技特派员分包各兴镇村进行技术指导和宣传培训,走进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确保各项关键技术落实到位。
在丰云农业良种检测中心,通过遍布全镇的田间粮食监测点、高清摄像头等设备,让种粮大户可及时准确地获取土壤墒情、病虫害、农作物长势等信息。“利用现代科技做好春管,为夏粮丰产丰收夯实基础。啥时候浇水施肥,啥时候该打啥药,都让你明明白白。”该镇农业综合站站长李超说,“目前,全镇2.8万亩小麦已进入拔节期,整体表现好于往年。通过这些数字化、智慧化的手段让粮食产量高收入增,种粮让农民挑起了‘金饭碗’。”(姚易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