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黄镇,秋天的田野犹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金黄的稻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诉说着丰收的喜悦。然而,每年的秋收时节,秸秆禁烧也成为了这个小镇面临的一场重要战役。今年,大黄镇凭借着“蓝天卫士”的助力,展开了一场全天候的秸秆禁烧行动,为守护这片美丽的土地书写了一个动人的故事。
故事的开端,是镇政府的一次紧急会议。会议室里,气氛凝重而严肃,镇领导们面色凝重地看着手中的资料,讨论着秋收和秸秆禁烧任务。他们深知,这不仅是一项艰巨的工作,更是对生态环境的庄严承诺。“为了打好生态环境保卫战,筑牢秋收秋种生产屏障,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做好秸秆禁烧工作。”会议的要求掷地有声,为这场战役吹响了冲锋号。
于是,一场全方位的禁烧宣传行动迅速展开。镇政府的工作人员们纷纷走出办公室,走向田间地头,走向每一个村庄和农户。他们与村民们面对面进行知识科普,耐心地讲解禁烧秸秆的重要意义、焚烧秸秆的危害以及处罚措施。“大爷,这秸秆可不能烧啊,烧了不仅污染空气,还可能引发火灾呢。”工作人员王涛微笑着对一位正在田里劳作的老人说道。老人停下手中的活计,认真地听着王涛的讲解,频频点头。
除了面对面的宣传,大黄镇还采用了悬挂横幅、村喇叭、宣传车等多种方式在各村广泛宣传。一条条醒目的横幅如同一面面旗帜,悬挂在村庄的主要道路上,时刻提醒着村民们禁烧秸秆的重要性。村喇叭每天定时播放禁烧宣传音频,那清脆的声音传遍了每一个角落,让禁烧知识深入人心。宣传车则穿梭在田间地头,循环播放禁烧政策,成为了一道流动的风景线。
在宣传的过程中,也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有一位村民一开始对禁烧政策不太理解,认为秸秆烧了还能当肥料。工作人员王涛多次上门耐心地讲解,还带着他去参观了其他村庄的生态农业示范田,让他看到了秸秆还田和综合利用的好处。最终,这位村民不仅改变了自己的想法,还成为了村里的禁烧宣传员,积极地向其他村民宣传禁烧政策。
为确保禁烧工作落到实处,大黄镇成立了七个秸秆禁烧专项督导小组。这些督导小组的成员们就像是一群忠诚的卫士,开展全时段、高频率、高密度的监督检查。他们不定时地到禁烧值班点或田间地头,检查工作人员值班值守情况,查看村内横幅是否完整悬挂,群众是否自觉遵守相关政策等。督导小组的组长陈峰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干部,他每天都早早地出发,带领着组员们走遍每一个角落。有一次,他们在一个偏远的村庄发现了一位村民正在准备焚烧秸秆,老陈急忙上前制止,并耐心地向他讲解了焚烧秸秆的危害。村民听后,羞愧地低下了头,表示以后再也不会焚烧秸秆了。
大黄镇在秸秆禁烧工作中,采用了“人防+物防+技防”的方式,切实做到镇域空间全覆盖、重点区域强防范。在“人防”方面,镇政府组织了大量的工作人员参与禁烧工作。他们在各个禁烧值班点坚守岗位,密切关注着周围的情况。同时,工作人员们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巡逻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在“物防”方面,大黄镇配备了洒水车、旋耕机、宣传车等设备,并在每个村级值班点放置铁锨、灭火器等器材。这些设备和器材为应对突发情况提供了有力保障,确保出现火情能够及时发现、及时处置。在“技防”方面,大黄镇充分利用“蓝天卫士”对村内的秸秆管控工作进行巡查。“蓝天卫士”就像是一双双敏锐的眼睛,能够实时监测镇域动态,安排专人进行值班值守,随时应对突发情况。
“我们将加大宣传力度、巡查力度、督导力度,坚决打赢秋季秸秆禁烧攻坚战。”陈星副镇长的话语充满了决心和信心。他深入一线,亲自带领工作人员进行宣传、督导和巡查工作。他的身影时常出现在田间地头、禁烧值班点和“蓝天卫士”监控室,为工作人员们树立了榜样。
据了解,大黄镇的秸秆禁烧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镇域内的空气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村民们也逐渐认识到了禁烧秸秆的重要性,自觉地遵守相关政策,共同守护着这片美丽的土地。大黄镇将继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不断完善秸秆禁烧工作机制,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姚易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