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营镇:秸秆“变废为宝”解决“丰收烦恼”

  在田营镇魏窑村的农田里,机械轰鸣,拖拉机牵引着秸秆打包机,进行秸秆打包作业。随着机器走过,田间残留的玉米秸秆,被清理捡拾起来,收进机器尾部容器内,在挤压捆扎后,变成一个个结结实实的秸秆压块,装好车的秸秆将运至村内养殖厂进行加工,经过粉碎、打捆、包膜等工序,废弃的秸秆就能变成饲料。

  在往年,每到农忙时节,农作物秸秆的处理便成了困扰农民的一大难题,如何提高种收的效率,也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今年秋收以来,田营镇高度重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多次组织各村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召开专题会议,积极为秸秆综合利用理思路、想办法、找出路,坚持疏堵并举,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秸秆清理还田相结合,全力将农作物秸秆变废为宝。同时依托新技术,引进秸秆打捆机,不断完善秸秆综合利用体系,有效地解决秸秆回收困难的问题。

  “秋收后秸秆处理是最让人头疼的事,要么直接还田、要么堆放在地头,不仅影响播种,还对我们的秸秆禁烧工作增加了很大压力。”魏窑村党总支书记朱秀侠感慨地说,现在用秸秆打捆机直接到田间地头回收秸秆,解决了捡拾秸秆劳动之苦和秸秆焚烧之忧,让“包袱”变成了“财富”。

  为解决秸秆这个“丰收烦恼”,近年来田营镇积极探索秸秆综合利用有效路径,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的模式,从政府抓服务、企业抓路径、群众抓观念的方式抓好秸秆回收工作,把令农户头疼的“废物”变成了可综合利用的“宝贝”,从根源上有效治理秸秆污染环境的问题,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全面提升。

  “解决秸秆问题,不能只靠‘堵’,还要更好地‘疏’。秸秆打捆离田再利用可以推进秸秆能源化、饲料化、原料化,不仅为农民解决了困难,减少焚烧隐患,通过变废为宝,实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田营镇分管负责人卢志秋表示道。(李海琛)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